近年来,全球“绿色金融”需 求增长强劲。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,香港希望成为中国政府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主要的“绿色”资本市场。 “我们看到2018年 香港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长 了60多亿美元,这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数额,”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于6月28日在香 港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上就 绿色金 融问题发言时 表示。 “这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实力,以及全球机构对 香港成为绿色金融区域中心 的信心,”他补充说。 上个月,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了12 7.4亿美元的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计划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。去年绿 色债券发行量约30 0亿美元,占全球发行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,相比2015年10亿美元的发行量呈显著增长,特别是随着潜在利润丰厚的“一带一路”项目逐步结出丰 厚的成果,绿色债券的需求将 继续保持强劲。 据 亚洲开发银行( )估计,201 6年到2030年,全球年基础设施投入将达1.7万亿美元左右。不过,汇丰银行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集团执行董事乔 纳森•德鲁表示,这可能是保守估计 。 他表示,“我知道的数据更高。从全球范围来说,大概是 七或八[万亿],亚洲 则接近五万亿。从这 个意义上说,资本量十分巨大,但是对 于我们这些金融从业者来讲,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。” 绿色融资机遇 香港铁路有限公 司司库彭海兴称,对于 港铁这样的机构来说,转向绿色融资合情合理。 “一列火车的运力相当于25辆公共汽车或1500辆汽车。很明显,我们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,”他表示。“我们是一家促进绿色出行 的企业,无论我们以何种方 式融资,应该都是绿色融资。” “一带一路” 毕马威“商业报告和可持续发展”合作伙伴吴柏年先 生强调称,“一带一路”和绿色金 融二者密不可分,可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。 “真正的机会是帮 助这些经济体实现 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。我们已经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身上吸取了教训......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?”他说道。 但并非所有人都和他一样乐观。 “绿洗”的风险 保护生物学家比尔·劳伦斯对“中外对 话”表示,“我对当前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的模式表示担忧,原 因有很多,包括所谓 的‘绿洗’风险。”劳伦斯是澳大利亚凯恩斯詹姆斯·库克大学的杰出研究学者,也是ALERT(...